找到相关内容89篇,用时2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禅宗历史

    思善,看看你未生以前的面目是什么。”(“思善,正于么时,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。”)  经这样一提,惠明立即悟得了一切事物的根本,而这是他一直寻求却寻求不到的。现在他之了解一切,就如同饮...回答说“在此。”于此,迦叶说:“你可可以把门口的旗杆放下来?”于接受这个命令之际,一道光明照破阿难心中,于是“心印”就从摩诃迦叶传给了这个大弟子。  禅宗认为在菩提达摩(Bodhidharma)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90465488.html
  • 心学与禅宗生态审美观

    思善,佛与众生的区别在于悟与悟,而不是性善性的问题。  三是两者对认识对象与认识目的有不同的理解:性空之理与封建之理。心学之理是指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,如王阳明论及佛儒之间的差异时说:“吾...无所赅。”[2] 因为人有体现“造化精灵”的“本然良知”,所以,“心”具有巨大的功能。  二是明确“心”与“万物”的关系。具有自然生态和精神生态和谐统一的审美意义。王阳明认为,“心”是万物之主,“...

    邓绍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23273448.html
  • 佛教的心灵环保--释见引

    就是,每一个人都有,有情识者,及至蜎飞蠕动皆具足此一觉性,此一觉性的本质,六祖大师言:“菩提自性,本来清净。|”到底是哪个? 六祖在开示惠明时言:“可屏息诸缘,勿生一念思善,正与么时,那箇是...来对治众生八万四千种心的毛病,这是从狭义讲。若从广义说,则有无量法门对治无量妄心。 若众生言下能直接契悟当下思善,不生不灭,本来清净之本心,则坚住这念心,保任这念心,六祖所谓“但用此心...

    英国倪世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81473899.html
  • 平常心的般若禅观

    真如性,以般若观照,于一切法舍,即是见性成佛道”。六祖有云:“思善,正与么时,何是明上座本来面目”。庞女深得此修道要妙,才有“ 来吃饭倦来眠,直指修行玄更玄”之谓。吃饭睡觉皆做梦幻如是空观...普遍接受了他的“平常心”,特别是百丈怀海禅师脚踏实地,从自身的日常生活着手,建立了《禅门清规》,提出“一日不做,一日食”,改变丛林中人“坐而论道”的习气。以一颗平等心、平常心去实现“道不用修”的旨趣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42277355.html
  • 禅净密互融互通的修法

    指示,并没叫人去参话头。六祖大师之前,师师相传都是直接指示,并没叫人参话头,六祖大师传惠明时也是直接传示思善。“思善”就是一切放下,不要动念头。惠明良久不动念,...宗所说的五个遍行心所,意、触、受、想、的第一个心所,它存在于八识当中,时时刻刻在蠢动,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,所以叫流住生灭,微细得很,只是我们平时看不见。   有人说,“我们不修法打坐没有...

    元音老人

    元音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10/1649481556.html
  • 儒佛之辩与宋明理学

    极致之论,两人在儒释道三教一致论,及佛教生存智慧与儒教的道德境界比较论中,意见相左,无法归一。  第三、良知与禅之辩。守仁自揭致良知之教后,斥其类禅屡屡有人,守仁亦否认。他说:“‘思善时认...“本来面目”指本有清净佛性。“常惺惺”指常常警觉以保存佛性。“思善”是指排除一切思想欲念的工夫,以体认本来佛性,使主体还原本来面目,即心体。他把佛教的“本来面目”与其“良知”相比附,以“常惺惺...

    张立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93640760.html
  • 茶道与禅

    的人,而没有生死的人才是真实的人。对于失去了生死的人还有什么是非、真伪、善恶、美丑呢?禅主张思善,人本来的面目就是思善的。由此,对于一位大彻大悟的禅者来说,“价值与反价值,存在与存在...无相的自己无生无死,无有无无,无是非、无真妄、无善恶无美丑。甚至连佛祖都被否定了。认为有形的佛不是真正的佛,真正的佛是不会有形的。提出杀祖杀佛、杀尽初安。禅主张自己究明,自我求悟,佛在于被求者本身,...

    滕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283743772.html
  • 洞山大师语录序

    问僧。思善生时。还我本来面目来。僧云。无容止可露。师曰。还曾将示人么   陆互大夫问南泉云。弟子家中有一片石。或时坐或时卧。如今拟镌作佛。还得否。泉曰得。陆曰。莫不得否。泉曰不得。...思善是甚么。居回庵宗然宴坐。天神自此竟寻不见。如此三日乃绝   云居合酱次。师问。作什么。居曰合酱。师曰。用多少盐。云旋入。师曰。作何滋味。居云得   师问云居。大阐提人杀父害母出佛身血破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73953564.html
  • 澈见本心问答集(2)

    佛性。  2、问:君言:“何事何物能免于业力之外?这是自然法则,谁能例外?即使是圣人也不能例外于这一点。”   答:“诸作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。”因菩萨自净其意故,自然能思善,即执著...名见如来,无须避六尘而修。   问答篇十二  1、问:如何降伏嗔恨心?  答:训练“以无所受而受诸受”之法,可使嗔怒止于未生时,是为无生法忍。即是:“诸作,诸善奉行”,然后思善。也就是说:...

    吴耀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03656671.html
  • 惟贤法师:实修问答集

    进入见道位,不能开悟,就晓得明心见性。  15. 如何理解“思善”的心?  答“思善,正与么时,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”,这是《六祖坛经》上说的。  “思善”的心,是指真心,...业有定业与不定业之别。定业,指必受异熟果之业,有善、之分,故之定业必招受苦果。  一般来讲,中下根基的人的定业是可以转的,因为他的根基薄。中根以上的人就可以转,为什么呢?因为善根深厚,尽管他业力...

    惟贤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11268944.html